准ERP软件
之所以叫它们“准ERP”,是因为它们距ERP软件还有一段差距,虽然其开发商们不遗余力地宣称是“面向中小企业的ERP软件”。 这样的ERP软件多半来自于财务软件与进销存软件的转型。
财务软件与ERP的核心有质的差别:
● 财务软件的核心是总账,以此为中心设置了许多子分类账,如应收账、应付账、材料账、销售账等等,它从财务的角度将企业资金化。财务信息最重要,因为它是“成果数据”,它体现一个企业的业绩和价值。但财务信息是“结果”而非“原因”,它来源于供、产、销等基本信息,所以如果源头控制不好,不可能产生准确的“结果”。
● 制造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将低价值的原料通过生产,产出较高价值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分销环节以适当的营销方式使用户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和适合的价格接受其产品。制造企业通过物流的增值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围绕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基础是产品的属性(有关生产、计划、成本、财务、库存等)、产品的结构和产品的生产工艺(BOM)。ERP软件正是以此为核心,进行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规划,并通过自动凭证等方式与财务集成,将供、产、销等业务数据及时、准确地转化为财务信息,从而高效控制企业现金流量和产品成本。
由于有这些差距,财务软件与进销存软件公司向ERP方向转型时,会面临着一些难题:
● 软件开发设计思想上的冲突;
● 人员调整带来的组织上的振荡;
● 行业经验和ERP经验的严重不足。
这些产品在某些情况下,进行进、销、存和财务的集成化应用,效果还可以,但是用户最好不要把它们当做ERP来看待,否则失败是难免的。
看动态核心模块
ERP是一套多方面、全方位为企业运作提供辅助决策和日常管理信息的大规模集成软件,同时也是向零缺点趋进的一整套现代化管理思想和办公手段,它通过BOM表(产品结构和工艺)这一动态核心模块使企业达到“以销定产、以产定料、以料的需求来花钱”这一良性循环,从而压缩投资规模,加快资金周转,修正企业日常运作中的偏差,使企业达到全面受控状态。
最具典型的是解决“按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等制造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客户需求变化多端,当业务量较大时,整个供应链的协调难度相当大;产品信息复杂多变,导致销售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反馈到生产部门,使产销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订单多时,排产压力大,生产能力不够;生产计划频繁变更给经营和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
看成长历程
一个稳定的ERP软件起码要经历8到10年的时间。ERP软件起源于机械、电子行业,多数ERP软件通过机械、电子行业大量用户项目的积累形成最初的标准版,在升级数个版本之后,软件系统趋于稳定。在软件升级的过程中,有些ERP软件向其他行业扩展,在经历大量行业应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个或某些行业版的软件,这样的软件便趋于成熟了。在成熟之前的项目实施,用户方都是实验场,厂商以项目的积累来弥补功能的缺陷,风险全在用户。不只是功能多少的问题,ERP是众多程序高度集成的系统,一个功能缺陷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瘫痪。
看是否有国际开发集团背景支持的ERP系统。
像ERP这样一款高度集成的软件,由于其涉及所有的计算机技术,因此不可能靠几个人完成,也不可能由一个小公司来完成,也不可能由那些没有技术基础的公司来完成。所以来自国际的技术开发集团的支持,将是系统长期生存的基础。